古代四大少年之一是谁 古代四大少年之一是谁啊
古代四大少年之一是谁,很多人对于古代四大少年之一是谁不是很清楚,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,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。
古代四大少年之一是谁
1、项橐---圣人之师
项橐(xiàng tuó),春秋时期莒国(今山东省日照市)的一位神童,虽然只有七岁,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,后世尊项橐为圣公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 “甘罗曰:‘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,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!君其试焉,奚以遽言叱也?’”后以“项橐”代称早慧的儿童。足可见项橐天才。
项羽与项橐关系推断:项橐因为\"圣人之师\",算是比较早的一位项氏名人;项羽,中国古代\"勇战\"派代表人物,秦末起义军领袖,秦亡后称西楚霸王。如果按照\"项无二姓\"的说法,那么这二位肯定有莫大的关系,首先最简单明了的就是项橐肯定项羽的老祖,即使不是一脉,但是肯定项橐要比项羽早出生好几百年,因为项橐是春秋时期莒国的人,而项羽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的人,由此可以断定项橐是项羽的祖先。
2、甘罗---12岁为丞相
从小聪明过人,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。他祖父甘茂,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,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。“将门出虎子”,在他祖父的教导下,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,能言善辩,深受家人的喜爱。后来、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,被迫逃离秦国,不久就死于魏国。甘罗小小年纪,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,做他的才客。
在战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,各种各样的人才层出不穷,甘罗年方12,就已经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,并且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16座城池,官封上卿,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,确实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啊!可惜,他有才有识,寿命却不长。受封之后不久就去世了。
3、曹冲---天才少年
对于曹冲的死,现在网络上演绎的版本很多,基本都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这两位哥哥身上,甚至还有人怀疑司马懿。总感觉帝王家庭太复杂了。虽然这些猜想没有什么证据,但更多历史真相的背后还暗藏着另外一种真相,谁说不是呢?
记的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次,孙权不知为什么送了曹操一只大象,曹操很想知道象的重量,就问谁有办法,但谋士们都想不出怎样测量。这时,一个小孩出了个主意:把象放在大船上,在水淹至的地方刻下标记,再把相同重量的物品放上去,就能知到象的重量了。曹操十分高兴,用它测出了象重。
而这个少年就是曹冲。在小时侯,这是最耳熟能详的几个故事之一。但现在,曹冲这个名字已变得有些陌生。可他确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,而曹冲称象也是比较真实的。
就算曹冲不死?他就真能成为魏国之主吗?他的文采很好,他的智商很高,但在宫斗之中,他能玩得过心狠手辣的哥哥吗,我想更有可能是成为第二个曹植吧?看来孩子多也不是好事,特别是出生在帝王家庭。
4、元嘉---神仙童子
北朝时有个叫元嘉的孩子,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,被称为神仙童子。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:双手均拿著笔,左圆右方的画著,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,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。他的脑子也没有闲著,正构思著一首五言诗,并用脚夹著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。他同时做著这六件不同的事,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,目睹者无不惊讶万分
第一名、甘罗
甘罗(敕封月白大将军),战国时楚国下蔡(今安徽颍上,生卒不详)人,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,从小聪明过人,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。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,做其才客。后为秦立功,12岁被秦王拜为上卿。少年羽化成仙,唐朝李世明征讨南方诸势力时,于洞庭湖遇海盗偷袭,恰遇风浪大作,乌云密布,舰船将倾,甘罗突然显灵,如一轮明月,拨云见天,平复风浪,驱逐海盗救李世明与危难,李世明问神灵何方神仙,甘罗答曰:秦时上卿甘罗,李世民遂拜甘罗为月白将军,登基后复敕封月白将。 第二名、曹冲
在三国神童之中,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。曹冲,曹操之子。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,理解能力很强,到5,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,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,。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,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。其实曹冲不仅有这类“小聪明”,而且“辨察仁爱,与性俱生,容貌姿美,有殊于众,故特见宠异。”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,据史书记载:“时军国多事,用刑严重。。。凡应罪戮,而为冲微所辨理,赖以济宥者,前后数十”。曹冲无疑是个天才,大概正因如此,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,年纪很小,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。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 第三名、神仙童子元嘉
北朝元嘉,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,被称为神仙童子。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:双手均拿著笔,左圆右方的画著,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,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。他的脑子也没有闲著,正构思著一首五言诗,并用脚夹著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。他同时做著这六件不同的事,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,目睹者无不惊讶。 第四名、方仲永
《伤仲永》是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议论文,选自《临川先生文集》,通过记述一个叫做方仲永的金溪人(今江西省金溪县)天资聪慧却在后天没有继续学习最终“泯然众人矣”的故事,说明了人即使天赋很高,如果不努力学习,也很难取得成绩,同时也告诉了人们,对于天赋不那么异秉的人们,更需努力学习才能比别人聪明,有所收获。